在当今社会的高考志愿填报领域,出现了一个令人颇为惊讶的现象:曾经备受追捧的临床医学专业王牌如今爆冷遇冷。“30岁才领工资,谁爱干谁干!”这样的话语在网络和现实中流传开来网上配资知识网首选,反映出当下年轻人对临床医学专业的新看法。
一直以来,清北复交等国内顶尖高校,在高考招生中都是众多学子梦寐以求的目标。然而,在临床医学专业的招生上,情况却急转直下。那些原本被视为香饽饽的8年制临床医学专业,如华西、同济等高校的相关专业,在山东的招生位次竟然下降了1万名之多。而浙江大学5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在江苏的招生情况更是糟糕,直接跌到了3万名开外。这就表明,越来越多优秀的学生不再将临床医学专业作为首选。
原本认为,填报临床医学专业作为第一志愿,那是稳赚不赔的选择,孩子未来的职业道路会一片光明。可如今,这些曾经的第一志愿却变成了调剂大户。许多家长都感到十分困惑和不解,不明白为什么曾经那么热门的专业会突然遇冷。
其实,原因并不复杂。从学习和职业发展的时间成本来看,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需要经历漫长的学习过程。他们要完成本科、硕士阶段的学业,还要进行规培。这一套流程下来,等真正拿到正式的执业资格,开始领正式工资的时候,已经到了30岁左右。
而在这个时候,和他们同龄的人,比如选择计算机、金融等专业的同学,已经在社会上摸爬滚打了好几年,有的人甚至已经拥有了两套房。而医生们此时才刚刚拿到实习牌,开始积累临床经验。医学专业的超长培养周期,使得学生在经济上长期处于依赖家庭的状态,这对许多家庭和学生本人来说,都是一种不小的压力。
医生的工作可以用“辛苦”二字来形容。他们常常需要长时间地工作,一坐就是36小时的班是常有的事。在医院的急诊室、手术室里,医生们时刻保持着高度的紧张状态,为患者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。然而,他们的收入却并不与之成正比。而且,在如今严格的医疗监管环境下,医生不敢收红包,一旦被患者投诉,绩效就会清零。
医生的工作压力巨大,但收入却相对较低,这使得该职业的吸引力大大降低。网友们形象地调侃:“前半生啃老,后半生脱发,评副高还要看论文。”确实,医生不仅要面对高强度的工作,还要在学术研究上不断努力,以获得职称晋升的机会。评副高时,论文往往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门槛,许多医生为了写论文,熬夜查资料、做研究,头发也因此大把大把地掉。
面对这样的情况,年轻人开始认真地算账。他们发现,同样的高考分数,如果去学习计算机、金融等专业,毕业之后就能拿到月薪3万的高薪,而且节假日齐全,工作环境相对轻松。在计算机行业,许多新兴的互联网公司为了吸引人才,开出了优厚的待遇。员工们在舒适的办公室里工作,享受着弹性的工作时间,还能在节假日与家人朋友相聚。
而医生们却常常在半夜被紧急召回医院,去处理各种突发的医疗状况,比如缝肠子这样的手术。性价比一目了然地摆在了桌面上,所以在填报志愿时,学生们自然会用脚投票。
“人生不是马拉松,是现金流。先把日子过好,再谈救死扶伤。”这句话反映出当下年轻人更加务实的生活态度。在现代社会,经济压力无处不在,人们需要有足够的经济基础来保障自己和家人的生活。年轻人希望在自己的青春年华里,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较好的物质生活。
当然,这并不是说他们没有救死扶伤的情怀,而是在现实面前,他们需要先解决自己的生存和发展问题。毕竟,只有先把日子过好,才有更多的精力和能力去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。
优配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